一、背景介绍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融合了传统的老年照料和医疗、康复、护理,回应了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现实需求,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就全国范围而言较早地就开始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探索。包括建立养老照护中心、实现养老机构和医院资源的无缝衔接等。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首善之都”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为相关助老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先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界定为在老年人看病就医方面提供便利及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慢病管理服务,并对“医养结合”的需求群体界定为全部老年人口(60岁以上)。
二、老年人群“医养结合”三大需求分析 研究中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受访老年人为242人(占全部受访老人的64.7%),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进行的分析。主要涉及三个基本维度:医疗照护服务,日常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
1、近八成老年人需要以定期检查为主体的医疗照护服务 调查显示,79.7%的老年人具有对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其中需要定期检查的比重最高,占比达到57.0%,康复保健占12.8%,上门门诊6.7%,陪同看病3.2%。这一结果与不同类型服务的可及性、大众熟悉度及与改善健康的关联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2、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日常照料服务 调查显示,50.5%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日常照料服务,20.9%的老年人需要帮助饮食,19.0%的老年人需要打扫房间、洗衣,还有4.8%、3.5%和1.3%的老年人需要帮助室内外活动、帮助购物和助浴。这一结果与现实相一致,即大多数老年人只要自理能力允许,更愿意自己完成家务活动和自我照料,不舍得利用有偿服务。
3、超过三成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精神慰藉服务 调查显示有34.8%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在需要此项服务的被调查者中,最需要的两种服务内容分别是聊天解闷(25.1%)和文娱活动(30.5%),这两种选择的认知度高,可及性强,成本经济,属于低需求层次的精神慰藉方式,说明老年人排解孤独寂寞情绪的需求强烈。此外,有7.8%的老年人选择了需要心理咨询疏导,说明老年人开始正视并且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同时有1.9%的老年人需要临终关怀服务。
三、老年人群医养结合需求五大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影响日常照料服务的因素:性别、年龄、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旅游观光。影响精神慰藉服务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
统计结果表明,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影响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每月用于照护费用、每周见朋友数量是老年人日常照料服务的影响因素。年龄、健康状况、日常休闲娱乐方式(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的影响因素。
四、结论
本研究在具体内容上,对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最高,反映出医养结合的重点是医疗照护。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影响因素,这与客观实际也比较相符;北京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恶化和自理能力衰退,对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增多,每周见朋友数量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日常照料服务的可能性越小;每月愿意支付的照护费用越高的老年人越需要日常照料服务,这说明经济购买力对日常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年龄越高的老年人越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反映出高龄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无用感,更可能出现抑郁、愤怒、低沉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越需要精神慰藉服务,说明身体功能的衰退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喜欢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的老年人更注重精神慰藉服务,反映出这部分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较高,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受,研究说明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已有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反映出老年人生理、心理的一般规律。即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自理能力变差ꎬ日常活动范围缩小,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加剧了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
同时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每周见朋友数量较多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比较小。社会支持一方面有助于减缓老年人压力和塑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增强老年人自我照料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老,进而减少对外部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
来源:王雯、张菲,《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 |